養殖場污水的處理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不同的畜禽養殖場根據自身的規模、經濟、環境等條件,污水處理技術也不盡相同。本文主要從源頭減量、生物處理、生態處理、混合處理技術四個方面來綜述養殖場污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及應用情況。
1、生態營養飼料配置技術的關鍵是如何加工、原料的選擇以及酶的添加。
(1)加工技術。飼料的加工質量影響著畜禽的消化吸收效果,不同的畜禽對飼料有著不同的需求。豬飼料一般會選擇在700至800微米大小的顆粒,最常用的是膨化和顆粒化技術加工,這種飼料的轉化率、消化率最高,也會破壞其中的有毒物質,糞污排出量也會減少。
(2)原料選擇。原料的選擇直接決定著飼料產品的質量,選擇營養變異小、消化率高的原料可以保證畜禽快速生長的前提下,又可以達到排泄少、污染少的目的。在選擇過程中,我們應該首先考慮選擇綠色畜產品的飼料原料;其次,無毒、無害、安全性高的原料選擇也至關重要;消化率高、營養變異少,消化率高的特點可以使糞尿排出量減少。
(3)酶添加。日糧中添加蛋白酶、聚糖酶等,可以促進營養的消化吸收;添加植酸酶,能有效提高氮的利用率,排出量將會減少;添加益生素,可以降低氮的排泄量;因此養殖場應盡量選擇一些高效、低吸收且無殘留的飼料。
2、源頭減量是指從源頭上來減少養殖場污水的產生。
人們往往為了追求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提高產量,會選擇在飼料中添加高蛋白,這會使動物不能全部消化吸收,這時排出的糞便就會富含某些元素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采取合理的飼料配方,既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糞便中氮、磷等的排放,降低環境污染;又滿足了畜禽的生產效率和產量。有些發達國家開展生態營養飼料,即是在飼料的加工生產喂養過程中通過生態營養配方技術來嚴格控制,使動物的營養系統達到平衡,最大限度地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