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污水因為其來源廣泛,布局分散且污水中污染物成分復雜,各種微生物含量低且難收集。而且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經濟的逐步發展,生活污水以及各類生產污水的排放量隨之開始增加,污水成分也變得更加復雜。我國農村居住環境和人文風俗的不同導致不同農村地區排放的生活污水水量及水質差別較大。生活污水中氨氮、磷等污染物濃度與居民經濟條件以及生活習慣、作息規律等密切相關。例如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生活污肉類蛋白類食物等使用較多那么水中的氨氮濃度較高,同時洗滌劑的大量使用也會致使生活污水中溶解態磷偏高;而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人們往往反復用水后再排放,導致化學需氧量較高,且這些農戶一般較少使用衛生潔具和洗滌劑,產生的生活污水中氮、磷等含量不高。畜牧養殖和水產養殖集中的地區排放的污水化學需氧量更是遠遠高于其他地區。
厭氧氨氧化工藝是由荷蘭某理工大學根據厭氧氨氧化原理研究開發的一種新型污水生物脫氮工藝。在厭氧氨氧化工藝基礎上已經發展出了多種生物脫氮工藝,如OLAND、CANON等。由于厭氧氨氧化過程是自養的,因此不需要另外添加COD來支持反硝化作用,與常規脫氮工藝相比可節約使用碳源。而且如果把厭氧氨氧化過程與一個前置的硝化過程結合在一起,這樣的短程硝化可以有效節省供氧量和耗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