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浮法是向待處理廢水中通入空氣或其他氣體產生氣泡,使水中的一些細小懸浮物或固體顆粒附著在氣泡上,隨氣泡上浮至水面被刮除,從而完成固液分離的一種凈水工藝。那么水中氣泡的形成及其特性是怎樣的呢?
氣浮法中形成氣泡的大小和強度取決于空氣釋放時各種用途條件和水的表面張力大小。表面張力是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表面層相接觸部分的一對相對力,它的作用方向總是與液面相切。
1、氣浮法中氣泡越小,則上浮速度越快,對水體的擾動小,不會使絮粒破碎。并且可以增大和絮粒的碰撞機率。但并不是氣泡越細就越好,氣泡過細會影響氣泡的上浮速度,因此需要根據處理水量的大小計算氣泡的密度和氣浮池的大小。此外可以投加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劑,使水的表面張力系數有效減小,加強氣泡的膜牢度,氣泡半徑也變小。
2、氣浮法中氣泡半徑越小,則泡內單位面積所受附加壓強越大,泡內空氣分子對氣泡膜的碰撞機率也越多,反應也越劇烈。因此要獲得穩定的微細泡,氣泡膜強度必須得到保證。
3、氣浮處理中向水中投加高溶解性無機鹽,可使氣泡膜牢度減小,使氣泡更容易并大或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