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污水主要是從醫院的化驗室、診療室、手術室、X片照相室、病房以及洗衣房等排放的污水,其污水來源及成分十分復雜。醫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毒、病原細菌以及化學藥劑,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的特征。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人及確診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生活垃圾、口罩等已經被列入感染性醫療廢物管理,要嚴格按照2020年1月2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試行)》進行收集、處理和處置,不得將上述感染性醫療固體廢物、化學廢液棄置和傾倒排入下水道,直接進入污水處理系統,造成二次污染,給滿負荷運營的污水處理系統帶來故障或停工,甚至帶來醫療廢水的事故性排放,給周邊生態環境或人文敏感點帶來污染風險,如造成飲用水源的污染或農田污灌,繼而引發新的污染源。這些環節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尤其需要我們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