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環保」網訊:李克強總理提出傳統企業進行“互聯網+”使得傳統制造業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那么工業污水處理設備生產企業如何借鑒該模式,實現“互聯網+”這一風口實現“華麗轉身”呢?
行業背景
當今社會,互聯網已經深入到我們的衣食住行的同時,也深刻影響到工業生產的生產、流通、交付等各個環節。作為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企業也應與時俱進,迎接這一挑戰和機遇
政策利好,行業迎發展契機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各行各業的工業廢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工業廢水對流域環境以及居民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2015年“水十條”、“第三方治理模式”等政策的相繼出臺,對推動工業企業廢水治理行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對于工業廢水處理運營企業來說將迎來行業契機!權威機構統計顯示,2014年和2015年工業廢水處理市場運營規模分別為808億元和889億元,專家預測“十三五”工業廢水處理市場運營規模平均增速為10%,由此測算2016年工業廢水運營市場潛在規模約為986億元,未來幾年工業廢水處理運營市場規模會更加龐大!
工業污水處理設備生產企業積極迎接挑戰
目前,我國的工業廢水主要來源于造紙、化工、紡織、鋼鐵等行業,近年來,據統計造紙、化工、紡織、鋼鐵合計排放占比接近50%,成為工業廢水主要排放源,也是廢水處理最為集中的領域。之前的工業廢水處理多采用土建構筑物的模式,隨著工業用地的緊張和新工藝的日漸成熟,集成化的污水處理設備越來越受歡迎。如何節約設備占地面積,如何提高處理效率越來越受關注。
政策的推波、水處理市場的日漸擴大,如何對原有的污水處理設備進行升級改造,使之具備持久核心競爭力,是眾多生產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