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污水的露天徑流和地下滲漏會導致村民居住環境的惡化,丑化村容村貌,嚴重時甚至會影響村民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地表及地下水污染,傳播病毒細菌,會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長久的惡劣影響。環境的日益惡化會對經濟的發展造成掣肘,我國一直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農村污水治理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環保問題和“三農問題”均是我國近10年來的重點問題,追溯農村污水的政策背景,若向上述兩個問題上靠,則政策梳理起來過多過雜。現階段推行農村污水的政策背景主要是以下兩個文件為主導:一是2015年的“水十條”,即《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出“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實行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二是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提出要“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舉措,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