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全面講解:結構組成/相關配件/安裝方法/操作流程等知識點!
傳統的污水處理設備一般設在地表,占地面積大,集成化程度低,而且操作復雜,不易維護,污水處理效率偏低,不能滿足迅猛發展的當今社會。新型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占地面積小、集成化程度高、操作簡單、維護方便且污水處理效果好、效率高,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一、設備構成
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包括主體、人孔、水解酸化區、缺氧區、好氧區和MBR膜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的內部設有多道隔板,所述隔板將主體內部分隔為水解酸化區、缺氧區、好氧區和MBR膜區,在主體最前端設有與水解酸化池相連通的進水口,在進水口的下側設有與其平行的進氣口,在主體底部設有與進氣口相連通的曝氣管,在主體最末端設有與MBR膜區相連通的出水口,所述人孔有三個,分別設在水解酸化區、缺氧區和好氧區的上端中間位置。通過以上設置,本設備為一體化結構,占地面積小,集成化程度高。設備采用先進的MBR膜技術,操作簡單,維護方便,污水處理效果好,效率高。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為實現上述目的,設備包括主體、人孔、水解酸化區、缺氧區、好氧區和MBR膜區,所述主體的內部設有多道隔板,所述隔板將主體內部分隔為水解酸化區、缺氧區、好氧區和MBR膜區,在主體最前端設有與水解酸化池相連通的進水口,在進水口的下側設有與其平行的進氣口,在主體底部設有與進氣口相連通的曝氣管,在主體最末端設有與MBR膜區相連通的出水口,所述人孔有三個,分別設在水解酸化區、缺氧區和好氧區的上端中間位置。所述水解酸化池與缺氧區之間的隔板中間位置設有溢流堰Ⅰ,在缺氧區與好氧區之間的隔板中間位置設有溢流堰Ⅱ,溢流堰Ⅲ1設在好氧區與MBR膜區之間的隔板的中間位置。所述厭氧區與好氧區的中央位置分別設有厭氧菌彈性填料和好氧菌彈性填料。所述MBR膜區的中央位置設有MBR組件,在MBR組件的上方從左到右依次設有鑲嵌在主體上的羅茨風機和反沖洗系統。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所述曝氣管在水解酸化池、好氧區和MBR膜區的部分設有均勻排布的曝氣口。通過以上設置,設備為一體化結構,占地面積小,集成化程度高。設備采用先進的MBR膜技術,操作簡單,維護方便,污水處理效果好,效率高。
二、操作流程
新型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解析,埋地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調試人員必須首先打開進水閥和出水閥,啟動設備進水口提升泵,然后將污水從調節水箱輸送到設備。對于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首次運行和調試,當水位達到設備高度的一半時,水泵停止,風扇入口閥打開,風扇打開,風扇出口緩慢打開閥門,在接觸式氧化罐中充氣。數小時后,啟動進水提升泵,將污水添加到設備的3/4處,然后向水箱充氣24小時。用手觸摸填料,看是否有粘狀感,并觀察水體中微生物的生長,直到填料上生長出橙黃色生物膜,然后才能將污水連續輸送到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水量應逐漸增加到設計水量。定期檢查水中微生物的生長,如果發現任何異常,應及時控制和調節進水量。為了檢查二級沉淀池的流態,通常需要每24小時排放一次污泥。污泥排放完畢后,打開污泥排放電磁閥,并采用氣浮方式將埋藏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二次沉淀池中的污泥提升至污水中。根據需要向消毒池中添加消毒劑,二次沉淀池中的水通過消毒劑給料池,使藥物部分溶解,達到消毒目的。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調試正常后,即可進入自動運行狀態。
三、設備特點5分鐘搞懂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
1、埋設于地表以下,設備上面的地表可作為綠化或其他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保溫。
2、二級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均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觸氧化,其處理效果優于完全混合式或二級串聯完全混合式生物接觸氧化池。并比活性污泥池體積小,對水質的適應性強,耐沖擊負荷性能好,出水水質穩定,不會產生污泥膨脹。池中采用新型彈性立體填料,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易掛膜,脫膜,在同樣有機物負荷條件下,對有機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氣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3、生化池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其填料的體積負荷比較低,微生物處于自身氧化階段,產泥量少,僅需三個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糞車抽吸或脫水成泥餅外運)。
4、該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除臭方式除采用常規高空排氣,另配有土壤脫臭措施。
5、整個設備處理系統配有全自動電氣控制系統和設備故障報警系統,運行安全可靠,平時一般不需要專人管理,只需適時地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
四、常見故障排除
1、不能正常出水接觸氧化池、沉淀池、消毒池、污泥池聯通管道是否堵塞(堵塞物一般為脫落的生物膜和損壞的彈性立體填料)。
2、接觸氧化池曝氣不均勻檢查曝氣風機出口閥門是否在正常位置,曝氣頭是否有損壞。
3、生物膜掛接效果不明顯檢查接觸氧化池曝氣是否均勻,二沉池污泥是否泵提至該池;如果以上情況正常,則向該池投加適量的營養(白糖、尿素等)。
4、出水水質不達標進水過大;接觸氧化池曝氣不均勻或長時間停運(此時必須重新培養生物膜);沉淀池污泥過多(必須徹底清除污泥);消毒裝置停運和長期對出水不進行消毒。
5、自動控制出現故障檢查自動控制柜電源是否正常;檢查配套提升泵和曝氣風機是否損壞(此時可形成電流過大,斷路開關自動斷開)。
五、應用范圍
1、賓館,食品加工廠飯店 、療養院、醫院、屠宰場、辦公樓;
2、住宅小區、村莊、集鎮;
3、車站、飛機場、海港碼頭;
4、工廠、礦山、部隊、旅游點、風景區等。
六、安裝方法
七、配件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如今在農村廣泛應用,其地埋式的設計節省了土地面積,覆土綠化更是讓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村水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然而,很多人以為設備投入使用就萬事大吉了,卻不知道其實設備大多數配件是需要定期更換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注意事項。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不同廠家生產的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其構造也有著明顯的區別。工作人員在更換設備配件前必須對設備的結構組成有清晰的概念。配件損壞后盡量選擇同型號的部件進行更換。一旦配件不匹配對設備整體的運行會造成不良影響。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容易損壞的配件主要是曝氣、水泵以及閥門。作為大型的機械類設備用電安全是更換配件時不可忽視的問題。更換配件前務必要切斷電源,并確認設備完全停轉。配件的更換有著嚴格的步驟,工作人員應該根據設備供應商給出的操作指導規范進行。此外PLC控制柜元器件損壞也是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故障的常見問題,一般需要專業的電工對空氣開關、電源、繼電器、接線端子等進行全面的排查。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配件在2-3年需更換一次,不然會影響設備正常運行。一般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說的壽命是指殼體的壽命,不要因為殼體壽命時間長而忽略了設備內部配件。
八、產品分類
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是指將污水處理設施中的主體構筑物埋在地下或半地下的污水處理技術。其主要有噪音低、無異味、占地面積小、受氣候影響小、管理方便、處理效率高等特點。
(1)初沉池:設備調節池一般為土建結構,大多是用戶自己建造,它主要是將污水集中與一處,然后用提升泵將污水提升至下一級工藝。
(2)接觸氧化池:將調節池的水提升到接觸池進行生化處理,總停留時間為 1小時以上。加強型設備接觸氧化時間可達6小時,填料為新穎組合式填料。不堵塞、易結膜。填料比表面積為160m2/m3.接觸池氣水比在12:1左右。
(3)沉淀池:生化后污水流到沉淀池,上升流速為O.3-0.4毫米/秒。排泥采用空氣提升至污泥池。
(4)消毒池及消毒裝置:消毒池按規范:“TJI4—74”標準為30分鐘,若是醫院污水,消毒池可增加停留時間至1-1.5小時,采用固體氯片接觸溶解的消毒方式,消毒裝置能根據出水量的大小不斷改變加藥量,達到少出水少加藥、多出水多加藥的目的。其它消毒裝置可另行配制。(注:如用于工業污水消毒池與消毒裝置可以不要)
(5)污泥池:初沉池、二沉池的所有污泥均用空氣提至污泥池內進行好氧消化。污泥池的清液回流至接觸氧化池內進行再處理。消化后剩余污泥很少,大約一兩年清洗一次。清理方法可采用吸糞車從污泥池的檢查孔伸入污泥底部,進行抽吸外運即可。
(6)風機房、風機: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風機房設在消毒池的上方,進口采用雙層隔音,進風口有消聲器、風機過濾器,因此運行時無噪音。風機采用二臺L型羅茨鼓風機,能自動交替運行。單臺風機運行壽命30000小時左右。
九、注意事項
第一點,啟動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時檢查好電路,接線控制柜線路是否正確,電流、電壓是否符合要求。
第二點,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水泵采用抗堵塞撕裂型潛污泵,其中二臺水泵的控制由微機通過檢測污水池中的液位來完成,當液位由低到高到達工作水位時啟動工作泵,如液位繼續上升到警戒水位時,關掉工作泵,啟動風機時檢查旋轉方向是否正確,不能反了。
第三點,當調節池污水較少,液面低于水泵啟動液位時,二臺水泵都停止工作,這時,為使污水處理設備內生物膜的正常生長,風機采用間歇啟動,啟動10分鐘,過了半小時后就會自動停止運行。
第四點,沉淀池排泥控制,電磁閥氣提排泥或用污泥泵提升排泥,排泥周期為8小時,排泥時間為8 分鐘。當氣提時二臺風機同時啟動以保證氣量的供給。
第五點,風機及水泵采用自動交替運行控制,交替切換時間4小時。
第六點,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控制中心在微機柜上按照設計編排工作程序一次完成。手動控制通過面板上按鍵開關,由人工控制潛污泵、風機等開啟和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