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資回收期長,入駐企業管理難度大
電鍍工業園區在國內起步較晚,園區建設基礎比較薄弱,在競爭中的優勢還未完全體現,建設運營投資回收期長,盈利困難。一些運營相對健康良好的園區,部分已建設運營達10年之久,但至今尚未實現盈利,僅個別園區剛剛開始盈利。
2、環境治理要求缺乏成熟的技術支撐
調研中發現,不同地區的電鍍工業園區執行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并不統一,環保治理投入和采用的技術手段千差萬別,導致不同園區在污染治理方面投入的成本有較大差異。很多電鍍工業園區基本都配套了中水回用或廢水深度處理回用設施,但沒有正常運行。對于國家鼓勵的有價資源回收、清潔生產等技術,很多尚處于研究和試點階段,導致相關工作推進較慢。在與園區的座談中,不少園區提出國家對于出臺的相關標準缺乏成熟的技術方案做支撐,導致不少園區在治污的道路上走了較多彎路,給園區正常運行帶來了較大壓力。
3、污染物在線監測系統有待完善
重金屬企業所排污水應收集到工業園區的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應安裝在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車間或生產設施的廢水排放口。同時,為加強對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監管,對于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接納廢水中含有重金屬的,應設有處理重金屬污染物的工段或設施并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并且對該工段或設施的污水排放口進行自動監控。但對于企業車間的排放口,則主要以攝像頭監控、流量監測為主,配套在線監測尚未全面覆蓋。另外,電鍍工業園區的廢氣監測仍以區域尺度的大氣監測為主,不利及時識別環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