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調研中發現的電鍍工業園區建設、運營及環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先進經驗,對推動我國電鍍工業園區健康發展和規范化管理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1、鼓勵電鍍工業園區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政府加強監管職能
調研發現,市場化模式已經成為當下電鍍工業園區建設、管理和運營的主要模式。特別是社會第三方資本投資建設并一體化運營的電鍍工業園區,從運營的效果評估來看,不僅管理水平最高,而且更加高效。建議進一步鼓勵市場化電鍍工業園區模式,政府逐步從直接投資建設中退出,推進電鍍工業園區全面轉向“政府引導、市場化運營”模式。同時,政府作為監管方,應加強監管職能。
2、鼓勵推廣電鍍工業園區建設及服務新模式
電鍍工業園區在建設、運營及環境管理上涌現出了一系列前瞻創新模式,如公共倉儲、地下管廊等,在物料配送、危險化學品管理、風險控制等方面探索和踐行了一條高精尖的路子,代表了更加現代化的電鍍工業園區,對園區升級改造及后續新建項目具有顯著的借鑒意義。加強宣傳和交流,篩選典型案例,設立相應的補助資金,支持打造樣板工程。
3、進一步加強電鍍工業園區水環境管理的技術支撐
一方面,加大相關科研項目及專項資金對淘汰工藝及原輔料的替代技術、清潔生產技術、電鍍污染物全面達標技術、重金屬資源回收及循環利用技術、危險廢物和有毒有害化學品安全處理技術的研發支持力度;在每年的環保先進技術和成熟技術名錄制定過程中,總結穩定達標的先進技術和適用技術,有針對性地引導技術發展方向。
4、強化全方位環境監管,加快落實污染物在線監測
加快落實污染物在線監測,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及標準的規定在相應排放口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建議政府部門提出明確的時間要求;園區對企業在線監測實施的運行維護情況進行檢查,并不定期按照一定頻率對企業進行采樣抽查。
5、加強培訓、宣傳和引導,提高相關人員的管理水平
利用每年環保標準定期培訓的機會和環境影響評價培訓班的機會,向電鍍管理、環評編制和審批、監察執法等重點人員進行培訓和宣貫,加強對重點園區、重點企業管理層和環保技術管理人員的培訓。制定電鍍標準和電鍍環境管理的宣傳書籍,不斷提高電鍍工業園區及入駐企業的環保意識和知識水平。